bv伟德官方线上中新社北京9月9日電(記者閆曉虹)中國汽車流通協會9日發布2022年8月“汽車經銷商庫存”調查結果:8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為1.46,環比上升0.7%,同比上升6.6%,庫存水平位于警戒線以下,處于合理范圍內。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稱,8月車市延續上月淡季不淡良好趨勢。8月,川渝地區高溫限電損失部分汽車產能,但在車購稅減半政策及地方補貼政策、廠商促銷聯動作用下,對沖淡季和限電影響,銷量保持穩定增長。同時,成都車展展期雖短,但新車密集投放上市對秋季車市有促進意義。加之開學季的到來,購車需求更加強烈,銷量提振下也進一步釋放經銷商庫存。 其中,高端豪華和進口品牌汽車庫存系數為1.14,環比持平;合資品牌汽車庫存系數為1.53,環比上升0.7%;自主品牌汽車庫存系數為1.57,環比上升0.6%。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分析認為,9月高溫多雨的惡劣天氣逐漸減少,川渝地區因限電導致的產能損失也將快速回補。在傳統旺季和政策驅動作用下,市場景氣度繼續回升。此外,節假日及開學季,家庭用車需求也將增加。不過,疫情形勢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,各地車展舉辦較為謹慎,但“金九銀十”局面仍然可期,預計9月新車銷量將實現同比高增長,增幅在10%-15%左右。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,經銷商要根據實際情況,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,合理控制庫存水平。(完)【編輯:葛成】
中新網9月21日電(中新財經葛成)“中國的汽車出口,今年有可能排到第二。”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的一番發言,讓業界逐漸意識到,中國汽車市場正逐步發生轉變。 當下,我國車企正通過布局全球化市場、打造世界品牌的方式,提升中國汽車產業的綜合實力。資料圖:汽車出口。 廣州港集團供圖 徘徊十年,中國汽車出口實現翻番 中汽協數據顯示,中國汽車出口量自2012年突破100萬輛后,進入十年的“停滯期”,直到2021年,情況才發生了轉變。2021年,中國汽車整車出口量約為201.5萬輛,相比2020年的99.5萬輛,實現翻番。 “(2021年)中國僅次于日本(382萬輛)和德國(230萬輛),成為了世界第三大汽車出口國。”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陳璟玥表示,該項數據不僅創造了中國汽車出口紀錄的新高,還打破了國產車型出口量長期在百萬輛徘徊的瓶頸。 在這之后,中國汽車出口的增長勢頭依舊不減。中汽協數據顯示,2022年1-8月,中國汽車出口181.7萬臺,同比增長53%,其中新能源出口達到32.8萬臺,同比增長98%,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水平。8月,汽車企業出口30.8萬輛,連續創歷史新高,實現出口歷史上首次超過30萬輛。 “我們的產品在國際上競爭力還是逐漸加強的。”陳士華稱,除了電動化之外,中國汽車的智能化水平、網聯化水平等等都有很大的提高,這也是我們產品吸引國外消費者最主要的原因。 “汽車是一個規模大、體量大、產業鏈長、涉及面廣、覆蓋面比較全、帶動性比較強的產業。”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副主任姚振智表示,從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來看,我們的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,產業結構持續調整,產業鏈、國際競爭力穩步增強。 中國車企正面臨全方位競爭 從出口量的角度看,中國汽車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。但在這個過程中,中國車企所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,競爭的維度也發生了轉變。 “國際市場的競爭已不局限于單純產品力上的對比,而是體系化、全方位的競爭。”廣汽集團副總經理郁俊表示,當前,全球產業競爭格局全面重構,從原來的單向比拼向集群競爭、體系競爭、生態競爭加速轉變,產業邊界將進一步突破和重構。因此,行業、市場和單個企業的健康發展,都必須依托于產業融合協同的生態化創新。 “不同的市場,因為有不同的基礎設施,不同的用車習慣,所以對于產品的定義和體驗的定義,一定是本土化的。”蔚來汽車首席財務官奉瑋從本土化的角度解讀了國際市場的競爭,“與之對應,對于不同區域的用戶,我們相信團隊服務也應該是本土化的。” “中國車企進軍海外市場,本地化是關鍵。”長安汽車國際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宋爽亦持相同觀點。 上汽集團負責國際經營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告訴中新財經,“長期以來,上汽堅持‘有系統、有規劃、成建制’推進國際經營,已經建立了集研發、營銷、物流、零部件、制造、金融、二手車等為一體的面向全球市場的汽車產業鏈。目前,上汽產品和服務遍布全球90余個國家和地區,形成歐洲、澳新、美洲、中東、東盟、南亞六個‘五萬輛級’區域市場。” 新突破口待尋 在業內人士看來,雖然中國的汽車出口的發展速度非常快,但從結構角度看,仍需找尋新的突破口。 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的出口情況來看,第一名仍然是特斯拉,2022年1-8月,新能源汽車出口了34萬輛,其中特斯拉出口了15.9萬輛。 陳士華表示,“從這項數據看,我們也沒有必要過分的樂觀。中國汽車出口,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。” “從國際競爭力的角度看,中國汽車企業還要考慮其他的情況。”陳士華強調,我們要意識到,德國、日本和韓國的很多車企在海外有很多的合資企業,現在,我們自己也要走出去做一些投資。(完)【編輯:房家梁】
本報記者萬曉東 “在高速行駛的狀態下,小鵬P5汽車顯示屏突然跳出‘交通標志識別功能不可用’‘輔助駕駛NGP已退出’‘車道偏離預警功能故障’等提示,同時車速迅速下降。”回想起自己的小鵬P5汽車在高速公路上失速的情景,車主謝先生心有余悸,“這車才開了4個多月,在高速路上已經多次失速,但4S店檢測后告訴我這是正常現象,不是質量問題。”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?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近日對此進行了調查。 小鵬NGP行駛中多次自動退出 今年4月29日,謝先生從廣州小鵬汽車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小鵬公司)4S店花23萬余元購買了一輛小鵬P5汽車。提車當天,謝先生還花1.25萬元購買了NGP智能導航輔助駕駛包。 “銷售人員當時告訴我,NGP是通過車上的多個攝像頭和多個雷達對車輛周邊的環境進行感知,從而控制車輛自動行駛。由于我經常跑高速公路,考慮到駕駛的便捷性和安全性,我額外掏錢買了這個輔助駕駛包。”謝先生說。 但讓謝先生沒想到的是,這輛車隨后多次出現在高速行駛狀態下NGP自動退出的情況,讓他很是擔心駕駛安全。 第一次發生NGP退出的情況是在7月4日。謝先生告訴記者,當天下午,他正駕駛汽車以90公里/小時左右的速度行駛在北京東南六環路上,汽車突然發出警報“請立即接管,NGP已退出”,顯示屏隨即跳出“交通標志識別功能不可用”“輔助駕駛NGP已退出”“車道偏離預警功能故障”“車道偏離抑制功能故障”等提示。同時,車速從90公里/小時左右迅速降到50公里/小時左右。此時,他才反應過來是車輛失速了,趕緊踩油門踏板,車輛重新提速。 事后,謝先生聯系了小鵬公司北京來廣營4S店工作人員。對方表示,可能是位于車內后視鏡前面的三目攝像頭臟了,導致NGP功能退出。謝先生對此提出了異議:攝像頭封在框子里,人是觸摸不到的,怎么會臟? 7月20日和8月5日,謝先生駕駛汽車在北京的高速路上行駛時,又多次發生NGP自動退出的情況。7月21日,謝先生將車開到小鵬公司北京來廣營4S店對NGP退出問題進行檢查。4S店工作人員告訴他,負責感知車輛狀態的三目攝像頭、雷達等沒有問題。 8月21日,謝先生駕車行駛在城市道路上,在沒有啟動NGP輔助駕駛功能的情況下,車輛顯示屏突然跳出“前向三目攝像頭故障,輔助駕駛功能不可用”提示,與4S店的檢查結果不符。 隨后,謝先生多次聯系小鵬公司及4S店,對方分析了多種可能:可能是攝像頭臟了,也可能是陽光照射所致,還有可能是NGP軟件系統存在漏洞。4S店提出更新軟件系統的建議,但不能保證更新系統后能解決NGP自動退出的問題。 小鵬公司回復:退出原因為偶遇強光 據小鵬公司介紹,NGP是一套先進的基于導航開啟狀態下的智能輔助駕駛系統。使用期間,車輛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,智能輔助進出匝道、超越慢車、限速調節。NGP可以識別諸多道路物體與參與者,并及時提醒駕駛員提高駕駛安全性。 NGP智能輔助駕駛系統頻繁退出的原因到底是什么?小鵬公司回復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稱“由于三目攝像頭偶遇強光干涉導致高速NGP退出”。小鵬公司還稱,由于車輛行駛過程中,三目攝像頭在某角度遇到強光直射,產生盲點報錯,該情況屬于正常光物理現象,并非攝像頭質量問題。 對于記者提出的“謝先生的小鵬P5汽車一共發生多少次NGP故障,分別是什么時間““NGP系統退出后能否引起‘道路標識識別系統’‘防車道偏離系統’故障”等問題,小鵬公司并未答復。 小鵬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直面強光的時候,汽車的三目攝像頭會提示視線受阻,然后退出NGP。強制退出輔助駕駛是為了避免駕駛人過度依賴輔助技術,在技術弱視場景下造成誤判。 消費者擔心:NGP自動退出存安全隱患 對小鵬汽車的解釋,謝先生并不認同。他認為,汽車在道路上行駛,位于擋風玻璃的最上方三目攝像頭必然會被強光照射,如果因為強光照射就無征兆退出,那輔助駕駛系統就太脆弱了。而且,在陽光刺眼的情況下,司機視線受阻,正是需要輔助駕駛系統發揮作用的時候,強光照射就退出的設計與實際需求相悖。 謝先生告訴記者,在使用NGP系統前,車主需要學習NGP的使用規范并進行測試,只有測試通過后才能使用該系統。但學習視頻和考試中都沒有提到強光照射可能導致NGP退出的相關情況。 記者查看NGP的使用規范發現,其中提到遇雨雪天氣、大急彎、前方有靜止車輛及物體、前車急剎、施工路段等情況時,司機應及時接管車輛,并未提及強光照射可能導致NGP退出。 在測試中,涉及NGP退出原因的測試題包括“以下哪種場景不適合使用NGP”“使用NGP時,遇到以下哪些場景時,您應該立即接管車輛”“以下哪些物體,NGP有可能無法識別”等,在其答案中也并未提及強光照射。 “NGP功能只能在部分城市快速路和高速路使用,NGP毫無征兆地退出,致使高速行駛的車輛突然失速,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。”謝先生希望小鵬公司能夠改變設計理念,盡快解決強光照射會導致NGP退出的問題。 《中國消費者報》記者將對此事繼續關注。 搜索復制【編輯:劉陽禾】